长沙人为什么要把丧事称作“喜事”?

文章开头先放三个长沙话词语,看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意思,这三个词语95后甚至是90后的长沙人已经很少使用了:挽毫、砸鸟、炸箍。

正文开始。

之前说到一些“夜歌子”(老长沙丨以前长沙办丧事时唱的“夜歌子”,歌词亮了)还回忆起了一些歌词,原来背得全,现在记不全了,这些都是我平时剽学的,那时还是一名学生,哪里有时间去学这些,想学,实在熬不到半夜,最后还是睡去了,一觉醒来,听到远处渺茫的歌声是那样的悲切,凄凉。

老长沙丨长沙人为什么要把丧事称作“喜事”?

如果走了的是女性,那一定会唱《十月怀胎》,听者会号啕大哭,泣不成声,椎胸顿足,撕心裂肺,这首夜歌子我没有听过,无法与大家分享。这些都看不到了,也听不到了,不知在乡下能否看到听到。

后来有些改革,除了国乐,引进了管乐,就是洋鼓洋号,又显得更热闹些了。念文前先奏点管乐,歌者唱几首民歌或流行歌曲。念完后,国乐登场,唱花鼓戏。

一般在晚上十点钟,最迟不超过十二点就收场了,因为怕影响上班族的休息。

为了让去了的人的家属省去很多麻烦,能得到很好的休息,甚至还推出了“一条龙”服务,包括:乐队、主持、灵堂、厨师、碗筷等都可出租。

人去了后,将肉体送往殡仪馆,这是最简朴的,停放一两天,那的美容师要给死者美容,再开追悼会,向遗体告别,绕场一周时,看到死者是真容宛在,虽死犹存,让死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看到不至于那么悲伤。

长沙人把办丧事叫白喜事,因为人死升天,所以说是喜事,还叫做弹四郎,又叫吃烂肉饭。人死饭甑开,不请自己来。

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些东西,也挺有意思

老长沙丨都喜欢用的“老口子”,其实90%的人都用错了

还记得最开始的三个词语吗?来看看“答案”,不知道和你听过的有没有区别呢?欢迎发表看法。

挽毫【WanHao】会计记账时用的多,登了两次的意思。[例]咯笔钱硬算不清,不晓得那里又挽哒毫。

砸鸟【ZaNiao】打麻将时旁观者参与的一种方式。[例]你昨天晚上也玩到2点啊?我冒打,我砸鸟。炸箍【ZhaGu】超出预先估计。[例]定哒十桌,结果还是炸哒箍。

以后时不时也会更新一下有关老长沙的一些内容,因为确实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外地朋友的大量入驻,很多老长沙的记忆都逐渐流失,我也只是简单记录一下我的经历和观点吧,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。

发表回复